徐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姓名 考试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何当共剪西窗烛, 。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5)忽逢桃花林 , , , 。
(6)“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狩(shòu)猎 荫(yīn)蔽 险象迭(dié)生 一抔(póu)黄土
B.倔(jué)强 脑髓(suǐ) 锲(qì)而不舍 张惶(huáng)失措
C.砭(biān)骨 嘻(xī)闹 鞠躬尽瘁(cuì) 断壁残垣(yuán)
D.篡(cuàn)夺 祈(qí)祷 玲珑剔(tī)透 引颈受戮(lù)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 )芬芳。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颓废着落入天堂。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安详而舒展。
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凋零。落尽一生一世的繁华,名留青史。也或者只是一迹墨痕。
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文字 。
(1)请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摇晃 摇曳 安详 安静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上下文,仿照“(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2)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请写出文段中的“他”是谁并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二 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二)古诗词赏析。(3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徐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每空一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2)却话巴山夜雨时(3)落红不是无情物(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5)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3分)D(A.荫yīn—yìn B.锲qì—qiè 惶—皇 C.嘻—嬉)
3.(6分)(1)(2分,每词1分)摇曳 安详
(2)(2分)心情轻盈或者沉重,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或: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娇艳。
(3)(2分,句式正确,用词恰切,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在最美的心情里盛开(吐艳、芬芳、舒展……)
4.(6分)(1)(3分)C(《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也非出自《朝花夕拾》一书。)
(2)(3分)祥子(1分)通过对祥子外貌(肖像)的描写,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健壮、充满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2分,大意对即可;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16分)
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
6.(3分)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二)(3分)
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三 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1分)
10.(2分,每点1分)(1)证据之一:座舱语音,即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语言及与外人通信的音响信息;(2)证据之二:飞行数据,即飞机飞行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各项相关的工作数据。
11.(3分,每点1分)(1)异常坚固(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安好无损)(2)能发射超声波信号(便于搜寻)(3)(由两个动力发生器驱动)能连续30天发出信号。
12.(3分)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分)“目前的”“完全”“所有的”等词语,(1分)准确地说明了当前世界上黑匣子的技术现状,表明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反之就太绝对化了,就不符合科学事实了。(1分)
13.(3分)B(“座舱语音记录器”的拾音盒部分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
(二)(20分)
14.(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
15.(3分,意思对即可)(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2分)
16.(6分,两处赏析各3分,分析描写的动态化、作者情感及表达效果,各1分)
(1)示例:在作者笔下,紫藤萝花开得极为繁盛,色调上深深浅浅、错落有致,在阳光下跳跃闪烁,给人一种在不停流动、不停生长的感觉,所以作者将一株静静盛开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不停流淌着人的瀑布,栩栩如生地表现其辉煌灿烂、气势非凡,而“欢笑”等词语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紫藤萝以人的情感、性格,表现其勃勃生机,表达出由衷的喜爱之情。(“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盛,“瀑布”的气势,以及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示例:如“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一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以“迫不及待”表现金银花花期较早、生机盎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形象地、动态化地表现了花儿争先恐后、竞相绽放的情态,这些拟人化了的词句赋予金银花以人的情感、性格,深化了景物描写的内涵,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也表达了作者的惊喜、欣赏之情。(选择文中其他相关语句赏析亦可)
17.(4分,意思对即可)作者此处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写法,(1分)有意把院中的金银花和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这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着写(或:以室内花盆里的金银花衬托院中的金银花),(1分)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1分)给人以极鲜明的感受和极深刻的启示,增强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1分)
18.(3分,意思对即可)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成长环境、自由的发展空间。(2分)过分的呵护,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反而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1分)
四 作文(65分,含书写5分)
从内容、结构、语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45—53分(75—89)(以49分为基准分)
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36—44分(60—74)(以39分为基准)
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36分以下(60分以下)
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注意:作文的切入分为42分。(不包括书写)
书写(5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5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3分;卷面一般,自己清楚得1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不设2、4分值。
点击下载完整版:徐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